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日月星辰崇拜 - 详细

日月星辰崇拜

日月星辰崇拜
日月星的位置高高在上,人们需要仰视才能看到它们,又可望而不可及,这就增加了日月星的崇高性、神圣性。
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它给人间以光亮和温暖,照射植物生长成熟,月亮和众星在它的光芒照耀下黯然失色,所以太阳就成为先民崇拜的主要天体之神。
月亮是个遥远却又能用肉眼观察得到的较大星体,影影绰绰,它与太阳一主夜,一主昼,给人以遐想。
众星闪烁,流星急速,高远莫测,使人产生神秘感。
“羿射九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天狗食日月”等神话的源头当在原始时代,先民用以解释日月产生、运行、状态和日月蚀等现象。日月蚀使人恐惧,宗教祈祷就更加必要。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日月星联在一起,成为崇拜对象。
《周礼·春官宗伯》说名词解释:“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国语·鲁语》说名词解释:“天之三辰,民所瞻仰也。”
日月星辰崇拜对我国后来的宗教信仰影响很大名词解释:
日月崇拜演化和扩大为天地崇拜并与阴阳观念相结合,成为天地阴阳的重要标志。
《礼记》名词解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
《祭义》名词解释:“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
从此天地日月之祭互相配合,成为中国的正宗信仰。星辰崇拜发展出后来和斗姆、魁星、玄武等崇拜,成为道教和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