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名词解释:“自然人类学”、“生物人类学”,人类学主主要分支之一。研究人类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人种形成以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人类体质特征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学科。发展分3阶段名词解释:1,17世纪-18世纪中叶,经验论代替唯物论,科学的努力产生了新知识和了解自然界的新方法,人们开始去了解人类体质的奥妙。2,《物种起源》发表-1900年,以介绍一种进化观念为标志,开始有了名副其实的体质人类学。尚处于形成阶段,但为人类学家研究人类的进化打下了基础。3,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二战,是体质人类学迅速发展时期。传统的体质人类学分为名词解释:古人类学,人种学,人类化石学,灵长目学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体质人类学不断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增加新内容,并产生边缘学科名词解释:营养人类学,优生学,人类生态学等。这些分支都是由于当前社会需要及学科的发展而出现的,并朝着接近真正的人类体质问题的方向发展,同时,使文化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重新综合,去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体质人类学探讨古今人类生存的生物性基础,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现今的形态和行为问题,包括人的体质特征,特别是人类的进化和变异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人的体质(生物性)与文化的关系。现代体质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体质人类学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研究人类进化与演化过程及现代人类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