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量(及其种类)名词解释:变量名词解释:就是可变的量,是指在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时应当加以解析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往往会以某种相对稳定的方式保持着相互间的联系。因此根据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变量又可以分为:因变量、自变量和干预变量(中介变量)。
2、回归分析法:所谓回归分析法是统计分析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回归分析法,就是一种从事物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研究自变量的变动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根据已知自变量的变化来估计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3、范式 (Paradigm)范式是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
4、推论名词解释:是指在理论建构工作中所必须使用的、从已经完成解析处理的经验事实中概括出理论发现特定方法。(将经验事实与理论发现联系起来的特定方法。)
5、归纳推论名词解释:是从对于诸多个别事实的具体观察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其认识发生的起点所涉及的是对个别事实的认识,而其推理判断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在诸多个案中反复发生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特征。
6、演绎推论名词解释:是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诉诸于个别事实进而得到有关个案的更加深刻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其认识起点是那些已经建构起来且已经过某种验证的普适性理论,其推理判断过程所关注的是这一理论在具体个案中的适用以及在适用过程有可能发生的变异情况。
7、国家理论(Theory of State)名词解释:是指对于国家及其相关问题的学术思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主要涉及国家政治统治的形式、实质、特征、作用和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国家的研究构成了传统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传统的政治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把政治学定义为或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关于国家的学问。
8、政治体系理论名词解释:(Political System Theory)名词解释: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范畴,主要是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政治体系”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其由此所得到的学术成果。体系理论是从对传统的国家概念和国家理论的批判和摒弃开始建构起来的。
9、政治文化名词解释:政治文化即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整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他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映发挥着重要作用。
10、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分类名词解释:第一种,蒙昧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村民文化。第二种,服从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臣民型文化。第三种,参与型文化,也就是理想的公民文化。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相影响、互相参与的关系,公民尊重政府的权威,执行政府基于法律制度的决策;同时,公民具有政治认知与政治参与的能力,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各种政治事务或决策发表看法,并参与到这些政治事务或决策中去。所以,这是一种“理性—积极”的政治文化。
11、政治发展名词解释: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又可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政治民主既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又是政治发展的手段。人权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不管是政治现代化,还是政治民主化,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12、精英 elite名词解释:个人义涵名词解释:素质,即个人的才智、才干、或内在涵养;社会义涵名词解释:高度,即可以客观判断的成功指标,如职位、地位和盈利等;
13、法团主义(Corporatism)名词解释:“法团主义可以定义为一种利益代表制度,由数目有限、功能分化的利益集团构成,这些利益集团在其代表的范围内是独一的、强制性的、非竞争的,并具有等级结构。它们被国家承认或由国家同意(如果不是创立的话)而建立,并在各自的领域内被特意授予代表的垄断权,作为交换,其领导人的选择、要求和支持的表达,要受到国家的某种控制”;
比较政治学名词解释:
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的政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政治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政治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政治学学科获得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理论滋养的主要来源之一。
政治社会化名词解释:
从政治文化角度看,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对于公民个体来说,是“政治人”的培养过程,或政治角色的训练和生成过程;对政治系统和政治结构来说,是自我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环节。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
政治参与名词解释:
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风标模型理论名词解释:强调国家本身无足轻重而只是体现和反映着在政治竞技场上获胜者的意见,
一如风标体现着强风所向,又如“现金记帐员”一样统计着参与竞争者的输赢得失。
依附名词解释:
是这样一种状况,一些国家的经济受制于他所依附的另一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张。依附状况导致依附国处于落后和受统治国剥削这样一种局面。
体系理论名词解释:
主要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政治体系”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其由此所得到的学术成果。
强权国家名词解释:指那些基于政治现实主义,关注于政治生存斗争和统治效力的各种国家概念。
合法性国家名词解释:
指那些力图揭示并思考有关国家行为之依据,以及其行为由此而取得合法性的基本哲学问题的学术探讨结果。
相对剥夺名词解释:
在人们所理解的他们所能得到的如财富、福利和政治地位等,与他们所理解的他们理应得到的之间存在着差距,但这种差距是一种心理心智方面的认知和评价,与实际的状况基本无关。
人们往往不是因某种原因而真正的被剥夺,而是在心理上感觉的自己在遭受剥夺,这就是所谓剥夺的相对性。
民主巩固名词解释:
指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已经完成由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过渡的新兴国家,如何使民主游戏规则制度化,如何培育一种与民主政体相应的稳定的政治文化,如何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如何深化民主,以建筑一道防止威权政体复辟的强固堤坝这样一个过程。
范式名词解释:
从事某一科学或学科的研究者群体在某一特定时段所共同持有并尊捧的特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名词解释: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共同的信念
和理念,以及共同的自然观及其形而上的假定。指研究者所假定、接受和采用的基本信念、概念、模式、理论架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
法律国家名词解释:
指那些着眼于国家的法律权力,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法官对这一权力加以应用之方法问题的一派主张。
政治民主化名词解释:
一个政治体系中的政府体制由缺乏民主条件向着具有较多民主条件的逼近或发展的过程,
也即一个政治体系由权威主义统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实质上是一种政治体制形态的变化。
工具主义名词解释:
是一种阶级分析视野中的国家观,现代工业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贯彻资产阶级的意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经纪人模型理论名词解释:
尽管当选或非当选的公职人员有其个人或党派的狭隘利益和政策偏好,政策结果也无非是出自自私者相互竞争的结局。但国家作为参与竞争的诸多自私者的一员,却承担着中间人角色,因而其权限受到“委托人”的限制,它既不能过于偏向某一委托人,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
政治发展名词解释:
特定的政治体系所在的大众化随着教育和大众的传播工具的普及化而出现的世俗化和科学化取向,政治体系身的结构高度分化而出现了更加专门化和自主化的政治角色和相应的次级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新的互动关系,“一个结构上分化、文化上世俗化的政治体系将日益增强其影响国外环境的能力”即具有更加广泛而有效率的政策行为能力。